對於一個好奇心很重的我而言,柏林是個大型藏寶盒,它在近/現代歷史(18-19世紀)中開始 綻露 光芒,對於來自台灣,最早祖先歷史源於明清朝的孩子而言很剛好,我們的文明有交會的地方,這個發現令我對於柏林,也因此對於德國,以及和德國 有關的其他國家或文化有著無限的求知慾,想知道「我倆」之間的種種關係。
至於在具體的生活感受面上,柏林對我而言是個玩不完的地方:
* 中古世紀的英雄故事、工業的發展、哲學家的必訪之地、普魯士得權後的德國統一、現代極簡派設計、對資本主義基本上的警戒心、國家對文化財的重視與投資等, 這些種種都能在現在這個雖然被二戰幾乎曾經全面打碎過的地方,到處隱約發出聲音,提醒我聽聽它們的現在與過去的連結。
* 最實在的食衣住行上,從20年前來到這裡就覺得它有精簡的邏輯,而且多不誇飾,很現代卻又到處充滿綠意和自然,很合我人文與自然都需要才高興的本性。在這 裡,只要有點耐心,很容易學會使用它的交通工具、開放時間、在公開場合不該做的事等等。
還有,很多小商店支持一些全世界大概沒人在管的東 西, 令我很是欣慰:接單磨我一把完全沒有經濟價值的25年老水果刀的老師傅、在富人區開家價格公道到不行的有機簡餐店老夫婦、堅持很多東西用正確 工法但是不可以抬價的木匠.....,還有很多照顧非主流族群飲食族群的供應商,最開始,這些食物都跟賺大錢沒關係,而是跟人的身心基本 需要 有關係,這一點非常令我感到作為人的安心、舒適、也就會想為他們相挺一番。一面倒,在這裡大概是最少被接受的習慣之一了,感覺很酷。
* 這裏的很多基本社會度福利思想造成了社會和政治界的言論標準,跟我在台灣接觸到的東西大不相同,對於弱勢的照顧雖然經過幾位總理的稅務政策一直漸漸傾向衰 微當中,但是基本上強者續照顧弱者的國家基本精神是廣泛存在的,這點,常常令我沉思不已,為甚麼他們做得到?普魯士自律的精神似乎跟這脫 不了 關係。
* 從曆史來看,柏林是二戰前工人最多的城市,也是所有哲學家必來之地,還有過去近190年的統治政要的重要基地,可能是這個多樣層次性,讓我從不覺得柏林無 聊吧!總而言之,剛來柏林的人,不論是德國人或外國人都覺得柏林大得太冷漠,但是待了幾年而習慣的人,都會覺得柏林大得獨具包容,不夠精 巧細 膩但大氣翩翩,這是我的第二家鄉,那是沒有錯的。
本文作者:
富含人文素養的柏林專業導覽 黃亦君(柏林大學建築景觀規劃設計系 碩士)
定居柏林廿年的資深專業旅遊導覽員,是專業的空間規劃師,專業德語華語翻譯,更是文化觀察者,與德國夫婿皆深愛與研究『台灣茶』,是業餘美食家。
將以其獨到的視野,帶我們觀看各個私房景點,走訪不一樣的『柏林』。
留言列表